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近日,中國人保集團副總裁、人保財險總裁于澤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專訪,詳解中國人保如何進一步助力農業強國建設。

上海證券報: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這對接下來的涉農金融提出了新的任務和要求。您認為,保險機構接下來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進一步推進相關工作?
于澤:中國人保將積極發揮金融央企“國家隊”和保險行業內最大農險主體的示范引領作用,創新產品服務,優化“三農”保險供給,探索服務鄉村振興的保險新路徑。
一是服務糧食安全戰略,保障農產品穩定供給。中國人保將持續擴展農業保險承保覆蓋面、提升保障程度、豐富產品種類,既;、保數量,也保多樣、保質量;加快發展高標準農田工程質量保險、種業保險等產品,全方位服務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二是服務現代農業產業發展,保障產業鏈穩定安全。中國人保將對接全國農業全產業鏈重點鏈和典型縣,積極延伸保險服務,構建覆蓋鏈條不同環節、不同參與主體的風險共擔保障機制,助力增強農業產業鏈韌性和抗沖擊能力。
三是服務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中國人保將積極發揮保險賠款精準到戶到人的優勢,加大專屬保險產品供給,開展防返貧保險項目,為脫貧人群、農村低收入人群、低保和特困人群編織一張安全保障網,協助政府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
上海證券報:近年來,“三農”領域金融需求持續擴大、多元化程度不斷提高。保險機構如何發揮各自的優勢,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更好地讓金融活水精準澆灌“三農”領域,提高服務鄉村振興質效?
于澤:中國人保將著力豐富產品形態與服務模式,不斷提高服務鄉村振興質效。
一是服務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圍繞現代農業新產業、新業態,通過農產品溯源保險、地標知識產權保險等創新產品,助力農產品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
二是服務鄉村生態文明建設,開辦綠色生態保險、耕地保護地力指數保險、碳匯保險等創新產品,促進農村綠色低碳轉型。
三是服務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在農田水利、農村道路、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等方面持續升級保險服務,為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風險保障。
四是服務農村社會治理,發展民生保險業務,參與農村多層次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建設,增強農民自我發展能力。
上海證券報:從過去涉農金融服務實踐來看,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還面臨一些堵點,比如,農業生產季節性強、抗風險能力差等等,對此,您認為應該如何克服解決這類挑戰,幫助涉農主體提高保險深度和密度?
于澤:圍繞涉農主體風險保障需求,中國人保持續推動農業保險“擴面、提標、增品”服務產業振興,并通過農業保險手段促進農業防災減損。
一是結合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穩步擴大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宗農產品的保險覆蓋面,實現愿保盡保。
二是加快推進三大主糧、大豆、糖料蔗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逐步提升農業保險保障程度。
三是積極發展茶菌果蔬、畜禽水產等地方特色優勢農業保險,保障“菜籃子”“果盤子”“肉案子”農副產品供給安全。
四是加快踐行“承保+減損+賦能+理賠”保險新邏輯,將防災減災環節前置,不斷引入病蟲害防控、人工干預天氣、增產增效等領域的新技術,通過保險服務促進防災減災和糧食減損。
上海證券報:目前各行各業都在推動數字化轉型,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也脫離不開數字化賦能助力。在您看來,保險機構如何發揮好數字能力,提高農村數字普惠保險發展,推動涉農金融服務高質量發展?
于澤:中國人保積極運用數字化技術賦能農險發展,提出并實踐“天空地”一體化農業保險科技服務體系。
目前,中國人保正在全面建設應用農業保險“耘智保”App,打造農業保險數字化、智能化運營管理體系,為農戶、農險工作人員、“三農”人員提供農險承保理賠全流程業務處理、農業氣象防災減損及農業政策資訊等服務。
在種植險方面,采用3S技術建設了GIS村級地塊庫,接入遙感衛星數據、無人機航拍、氣象數據、土地確權數據,實現了“智慧承保、智能減損、科技理賠”;在養殖險方面,通過耳標OCR識別、一拍知重、牛臉識別等科技手段,實現智能高效處理。
中國人保未來將加快推進信息技術在農業保險承保理賠全流程中的應用,助力提升農業生產和風險管理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以數字化手段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