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財務自由已被不少人定義為人生成功的頭條。但對普通人而言,想要實現財務自由并非易事。如今的社會工作節奏快,就業崗位飽和,物價房價上漲,花錢如流水,工薪層往往感到壓力巨大。如果每月只守著工資,不懂投資,月光可能會成為生活的底色。因此,為了告別窘境,努力朝財務自由的方向前進,許多人會選擇理財,通過專業的方案實現財富增收。理財產品和方式多如牛毛,適合普通人的理財方式是什么呢?
第一,用標準普爾指數四象限規劃家庭理財。第一象限是要花的錢,即開銷賬戶,一般是3—6個月的生活費,占比10%;第二象限:保命的錢,即保險賬戶,比如購買意外險、重大疾病險等,一般占20%;第三象限:生錢的錢,即投資賬戶,這部分錢用來承擔風險,獲取較高收益,一般占30%;第四象限:保本升值的錢,即抗通脹賬戶,養老金、教育金都歸于這一類,一般占40%。
對于家庭理財來說,標普的四象限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整體金融環境及經濟形勢做出調整。
第二,每月至少拿出收入的10%來做資產配置。每月在必要開支外存入一筆錢,利用復利的價值,財富就會越滾越多,從而實現財務自由。這里可以參考投資領域一個簡單的投資法則——“72法則”,即以1%的復利計算,經過72年后,本金就會變成原來的兩倍。這個法則可以以一推十,即72/利率=財富翻倍年數,F在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基準利率是1.5%,那翻倍需要的年限就是48年,如果把基金定投的平均收益率按照10%來算,那本金翻倍的年限就只需要7.2年。事實上,在行情比較好的年份,基金定投的收益率有可能達到15%以上。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理財不怕錢少,盡早開始做理財配置,每月拿出至少10%的收入來投資,是讓財富快速增長的密碼。